孟勇 谢尚尧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手机配资软件
秋日的长赤翡翠米核心种植基地,千亩稻田翻涌着金色波浪。看着眼前金黄的稻田,四川省南江县长赤镇建华村60多岁的脱贫户唐友生面露喜色。“长赤翡翠米业公司给我们免费提供稻种、技术指导、肥料,优质稻收购价高于国家的保护价每斤约0.6元,我家今年订单种植的15亩水稻,收入3万多肯定没问题”。
在南江,像唐友生这样因“翡翠米”而日子越过越红火的脱贫户达1500余户。作为县里重点培育的扶贫资产运营主体,长赤翡翠米业有限公司通过“公司+农户+基地+专合社+脱贫户”的模式,让一粒粒饱满的稻米变成了脱贫户、监测户手中的“金米粒”。
“我们通过订单式水稻的模式,向农户售卖翡翠米的种子,种成收割后不仅回收稻米,还会将种子的钱返还。并针对已收购的稻米,按照每公斤0.2元进行‘二次返利’。”长赤翡翠米业公司负责人王虎介绍说,在种植期间,还会免费向农户提供每亩15只鸭苗、10—15斤鱼苗,通过鸭稻、鱼稻共生的绿色生态农业模式,提升翡翠米的品质。
让脱贫攻坚期间投入的“真金白银”,在乡村振兴中持续释放联农带农的效益。长赤翡翠米业公司与基地农户签订长期协议,免费提供优质稻种、全程免费农技指导、鱼苗鸭苗及农投品免费供应,统一种植标准和收购加工流程,“入股分+种植收益”模式给予返利的‘三免两统一补’来实现联农带农。
同时,针对脱贫户、监测户的不同需求,翡翠米业定制了“一户一策”帮扶方案:对缺技术的,开展“田间课堂”培训;对有劳动能力的,优先安排在加工车间、包装车间务工。“以前在外打零工,顾不上家,现在在厂里搞搬运,一个月能拿3750块,还能照顾老人孩子。”曾是监测户的天池镇永安村村民李汉成在加工中心从事搬运工作,脸上充满了喜悦。“现在有了稳定的收入,日子越过越红火”。
“扶贫资产不是‘一次性投入’,得靠制度让它活起来、转起来。”南江县政府副县长向斌介绍,南江率先在全国探索帮扶(扶贫)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机制,采取清、确、明、定、分“五字诀”摸清扶贫项目资产底数,出台《南江县加强帮扶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细则》,有效助推帮扶项目资产后续管理。在监管上,运用“数字赋能”手段,将扶贫资产变动、收益分配、农户增收等数据接入“农村三资管理平台”,县乡两级可实时监测,发现问题及时预警。
去年,平台监测到该企业因原材料涨价导致利润下滑,立即协调农业部门提供技术指导,帮助企业通过“稻鱼共生”模式提升亩产效益,最终守住了农户分红底线。
南江县按照“园区+龙头企业+专合社+村集体+农户”发展模式,通过园区务工、土地流转、托管经营、订单收购、盈余返利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,将村集体和农户嵌入产业链。园区吸纳农户就近务工1.2万人次,户均增收4000元,3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增长4.5万元。
如今,翡翠米业已从扶贫资产“受益者”成长为“带动者”, 辐射带动全县及周边农户每年种植优质水稻超10万亩,联农带农2万农户,平均每亩增收超600元,全产业链2024年产值达1.1亿,线上销售增40%,带动226个村的5523户脱贫户、监测户户均增收3000元,形成“一户带一片、一片带一业”的效应。
益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